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,越來越多登山愛好者挑戰高海拔山脈,無論是台灣的玉山、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,還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,高海拔地區的壯麗景色總是讓人心馳神往。然而,高山症卻成為許多登山者的夢魘,影響身體狀況,甚至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。因此,掌握「如何克服高山症」的方法,對於安全登山至關重要。本文將詳細介紹5種有效方法,讓你在高海拔地區安心享受登山的樂趣,避免高山症帶來的困擾。
1. 逐步適應高度,給身體充足時間調整
當身體從低海拔環境突然進入高海拔地區時,氧氣濃度降低,身體需要時間適應。因此,避免高山症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 逐步適應高度。建議遵循以下原則:
- 控制每日上升高度:理想情況下,每日上升不超過 300-500 公尺,並且每 1000 公尺 增高後應停留一天適應。這樣可以讓身體緩慢適應氧氣變化,降低不適感。
- 提前訓練:若居住在低海拔地區,可透過 有氧運動、耐力訓練 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適應能力。例如,跑步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都是有效的心肺鍛煉方式。
- 規劃適應日:若行程允許,在正式登山前 先待在中等高度的地區數天,讓身體慢慢調整。例如,攀登高山前,可以先住在海拔 2000-3000 公尺的地區數日,讓身體逐漸適應稀薄的空氣。
2. 保持身體水分,避免脫水
在高海拔地區,由於空氣乾燥、排汗和呼吸加速,身體容易 流失大量水分。脫水會加劇高山症的症狀,例如頭痛、疲勞和噁心。因此,維持水分攝取至關重要:
- 每日飲水量至少 3-4 公升:最好選擇 溫水或運動飲料,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和酒精,因為它們會促進脫水。此外,喝溫水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高山帶來的不適感。
- 觀察尿液顏色:若尿液顏色 深黃或偏濃,表示身體可能已經開始缺水,需要補充更多水分。淡黃色的尿液通常代表水分攝取充足。
- 小口多次飲水:與其一次喝大量水,不如 隨時攜帶水瓶,養成小口多次飲水的習慣,確保身體能夠持續補充水分。
3. 攝取適當的營養,提高身體適應力
在高海拔地區,消耗的能量較多,因此飲食選擇對於如何克服高山症至關重要,適當的營養攝取,能幫助身體更快適應高海拔環境,減少高山症的不適感。建議注意以下飲食原則:
-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:碳水化合物能提供 穩定能量來源,例如全穀類、糙米、燕麥、麵包等。這些食物容易消化,並且能快速補充體力。
- 適量攝取蛋白質與健康脂肪:蛋白質有助於 修復肌肉,而健康脂肪(如堅果、橄欖油)則能提供 持久能量。特別是在高海拔環境下,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維持體溫和代謝。
- 補充電解質:登山過程中會流失鈉、鉀、鎂等電解質,可透過 椰子水、運動飲料或電解質補充品 來維持身體平衡。
4. 學會正確呼吸,提高血氧濃度
由於高海拔地區氧氣較稀薄,透過正確的呼吸方式可以幫助增加血氧含量,減少高山症的影響。以下是幾個實用技巧:
- 深腹式呼吸法:每次吸氣時,用鼻子深吸讓腹部擴張,然後緩慢從嘴巴呼出。這樣的深呼吸方式有助於提升血液中的氧氣濃度,避免頭暈與疲憊。
- 控制步伐與節奏:在登山過程中,保持 均勻且穩定的步伐與呼吸頻率,例如每走三步吸氣、再走三步吐氣,這樣可減少氧氣不足帶來的不適。
- 睡覺時避免完全平躺:如果夜間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,建議使用較高的枕頭或稍微抬高上半身,可減少夜間血氧下降的不適感。
5. 適時使用藥物或氧氣輔助,降低風險
即使做好萬全準備,部分登山者仍可能出現高山症症狀,這時可以透過藥物或氧氣輔助來緩解不適。以下是常見的輔助措施:
- 服用高山症藥物:例如丹木斯(Acetazolamide)、類固醇(dexamethasone)、口服威爾鋼(Viagra)等,高山症藥物通常有分預防、治療2種,成分及使用方式也都不同,能幫助身體更快適應高海拔環境,建議登山前向醫師諮詢,務必聽從醫師指示服用。
- 適量補充氧氣:若感到 極度不適或頭痛嚴重,可使用 攜帶式氧氣瓶 來短暫緩解症狀。
- 隨時注意身體狀況:若出現 嚴重頭痛、嘔吐、意識混亂等症狀,應立即 下撤至較低海拔,避免高山肺水腫或腦水腫的風險。
高山症是登山過程中常見的挑戰,但透過正確的準備與應對策略,我們可以大幅降低風險,安心享受高海拔地區的壯麗風景。本文介紹的 逐步適應高度、保持水分、攝取適當營養、正確呼吸、藥物與氧氣輔助,都是有效「如何克服高山症」的方法。
希望這些實用建議能幫助你在未來的登山旅程中 安心克服高山症,享受大自然帶來的震撼與感動。祝你每一次登山都安全順利,登頂成功!
延伸閱讀>>>